读懂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:守护健康,远离蚊扰
最近,广东省出现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,引起了人们对蚊媒传染病的关注。夏季是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,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,提醒公众要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。这两种疾病传播途径一致,症状也颇为相似,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,难免心生担忧。别慌,今天就带你深入了解它们,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,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一、病毒档案:同“蚊”作案,出身有别
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发,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,仅有1个血清型 。而登革热的“罪魁祸首”是登革病毒(DENV),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,拥有4个血清型。尽管它们来自不同的病毒家族,但传播媒介却惊人地一致,主要都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“毒蚊子”叮咬来传播病毒。
这些伊蚊特别喜欢在花瓶、水桶、废旧轮胎等能积攒干净积水的容器里产卵繁衍,简直把这些地方当成了它们的“育儿天堂”。它们的活动规律也很有特点,白天频繁出没,尤其是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,堪称它们一天中的“作案高峰期”,让人防不胜防。
二、症状对比:相似表象下的细微差别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有发热、皮疹、疼痛等症状,不过仔细分辨,其中的差异还是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:
1.发热特点:基孔肯雅热通常是突然发起高烧,体温一下子就能飙升到39℃以上,有些患者还会出现“双峰热”,也就是烧退了之后又再次发烧 ;登革热同样是持续高热,但发热的病程往往会更长一些。
2.疼痛部位与程度:基孔肯雅热主要是关节疼痛“唱主角”,手腕、脚踝、手指、脚趾等小关节常常是重灾区,急性期关节又痛又肿,还可能僵硬,晨僵现象明显,严重时连正常活动都成问题,并且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,甚至长达数月;登革热则是全身肌肉痛更为突出,关节痛相对来说程度轻一些,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暂。
3.皮疹形态与分布:基孔肯雅热一般在发病后2 - 5天冒出皮疹,多是红色斑丘疹或者紫癜,常见于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,疹与疹之间的皮肤是正常的;登革热的皮疹多见于病程第3 - 6天,呈现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,颜面四肢较为常见,还常常伴有皮肤充血,用手按压会褪色 ,而且大多会有痒感,消退时可能会脱屑。
4.其他症状:基孔肯雅热较少出现出血症状,偶尔可能会有鼻衄、牙龈出血;登革热的出血症状相对常见,也更为严重,皮肤瘀点瘀斑、鼻出血、牙龈出血都有可能出现,严重时可出现休克、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。
简单来讲,如果退烧之后关节还疼得厉害,并且一直不见好转,那基孔肯雅热的可能性比较大;要是高热的时候出血症状很明显,那就要高度警惕登革热了。
三、医院防控: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
医院作为患者集中的场所,做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:
1.发热门诊:作为防控的前沿阵地,医护人员加强对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患者的排查,详细询问旅行史、蚊虫叮咬史。诊室安装细密纱窗,配备电蚊拍、蚊香等驱蚊灭蚊工具,防止蚊子进入传播病毒。
2.病房区域:对于确诊患者,病房会设置独立隔离区域,安装密封性好的纱门、纱窗,保证病房内无蚊子。患者及医务人员应穿长袖长裤,使用的病床配备蚊帐,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、灭蚊处理,如使用杀虫剂进行空间喷洒、对墙壁地面进行滞留喷洒。
3.公共区域:医院走廊、候诊区等公共区域保持通风良好,定期清理积水,如花盆托盘、饮水机接水盘等,不给蚊子滋生的机会。同时,在这些区域张贴醒目的防蚊灭蚊宣传海报,提醒患者和家属注意防蚊。
四、灭蚊方法:多管齐下,让蚊子无处遁形
针对传播这两种疾病的伊蚊,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最佳灭蚊方法:
1.清除孳生地:这可是灭蚊的关键一步。定期检查家中花瓶、花盆托盘、水桶、废旧轮胎等容器,及时倒掉积水,每周至少一次;水养植物勤换水、清洗容器;闲置容器倒置存放或者直接扔掉,让伊蚊找不到产卵的地方。
2.物理灭蚊:准备好电蚊拍,一旦发现蚊子,直接“拍而诛之”;安装纱窗、纱门,把蚊子阻挡在室外;睡觉的时候使用蚊帐,给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小空间,特别是婴幼儿、孕妇等人群,蚊帐更是必不可少。
3.化学灭蚊:在蚊子较多的角落、下水道、垃圾站等地方,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。家中也可以使用蚊香、电热蚊香液等,但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,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。
4.生物灭蚊:在没办法清除的积水处,比如大型水池、景观池等,可以投放食蚊鱼、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,利用生物手段来抑制蚊子幼虫的生长。
五、百姓预防:从生活点滴做起
作为普通百姓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这两种疾病:
1.防蚊叮咬: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;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(DEET)、派卡瑞丁、伊默宁或柠檬桉油等成分的驱蚊剂;早晨6 - 8点、下午5 - 7点蚊子活动高峰期,尽量少在树荫、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。
2.环境清理:定期打扫室内外卫生,清理杂物,避免堆积;检查并修复家中破损纱窗、纱门;与社区合作,参与公共区域的灭蚊行动,清理小区绿化带、楼道、地下室的积水和垃圾。
3.健康监测:从疫情流行地区旅行归来14天内,如果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,以便医生准确诊断。
4.中医药预防:从中医的角度,可通过调整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起居来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日常饮食中,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,像绿豆、赤小豆、薏米、冬瓜等,用来煮粥或者煲汤喝都很不错;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,避免湿气积聚;作息一定要规律,保证充足的睡眠,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。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虽然来势汹汹,但只要我们了解它们的特点,做好防蚊灭蚊和个人防护,就能够有效预防,安心度过炎炎夏日。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月经排毒?正确养生看这里